安康漢陰華曄植物藥業有限公司

漩渦鎮吳家花屋

 二維碼 811
來源:漢陰新聞網

吳家花屋是湖南長沙善化縣移民吳氏一族于清代乾隆二十一(公元1756年)年至咸豐元年(公元1851年)年間遷徙陜南開發萬畝古梯田時,留下的祖居。位于安康市漢陰縣漩渦鎮茨溝村。距漢陰縣城五十公里。

該民居至今仍保留清代中晚期建筑風格,山環水抱,坐東向西,呈對稱兩進式院落,扮鰲壓脊,青瓦覆頂,粉桓畫壁,三沙鋪地。前后飛檐滴水,正房雕梁畫棟,抱廈和廂房回廊曲折縈紆。第二進高逾尺許的青石條門檻上,芙蓉出水的浮雕隱約可見。陳舊褪色殘缺不全的窗欞上,精雕細鏤著各色花草人物飛禽走獸,栩栩如生。整座建筑群數十間房屋左右對稱,布局嚴謹。傳至今已逾八代,一百六十余年?,F由吳氏長房后裔吳大林繼承。

傳說,吳氏遷陜始祖吳上錫(字質美)于乾隆二十一年隨遷蜀移民途經陜南漢陰之時,只見此地伏莽叢生,古木千章,翳蔽天日。山脊上無田無水,居者只十余姓,落落如曉星。因長途困頓,遂小憩于山腳?;腥婚g覺眼前百花盛開,異香撲鼻,萬物盎然,一對鳳凰自蓬萊仙島乘祥云翩然而至,棲于山顛西部最高峰的一棵梧桐樹上。它們立于樹端放開歌喉鳴唱不休,并不時開屏與滿山遍野的鮮花比美,引來百鳥朝鳳。鳳凰便率百鳥在山顛起舞歌唱,群鳥嬉戲良久,覺口干舌燥,欲飲水解渴。于是鳳凰立于樹端昂首四周觀瞧,只見山西北腳下有一條山谷,谷中一清泉流出。鳳凰率百鳥展翅騰飛,降落泉邊,共飲甘甜清泉水,并用泉水疏翎彩羽,四散抖落水珠,從此整個山川涓流遍布。飲罷鳳凰展翅而起向西南飛去。此時,只見上空祥瑞繚繞,十方神佛在云頭佛手,漫天花瓣在空中飛舞,隱隱云霧中,一座鮮花覆頂,雕梁粉桓的花屋漸漸浮現在鳳凰舞過的山頂。良久云霧退卻后花屋方漸漸隱去。

鳳凰是祥瑞之鳥,非桐木不棲。凡棲之地,皆屬鐘靈琉秀之地。因鳳凰濯翎澤及山川大地,山脊墾田不再有無水之虞。吳氏先祖于是留族人于陜南漢陰,墾荒造田,修渠筑堤,建寨賑饑,經商辦學,德潤四方。咸豐元年(公元1851年)遷陜?代孫季倫公吳敦伍雇請川工名匠,起新居于鳳舞之地,精選地道木材,精雕細縷,擇鼓凳石門于武漢,鑿石條于新居西北,燒磚瓦于新居東北,移奇花異木于江南。不兩年,新居落成,只見崇閣巍峨,面面琳宮合抱,迢迢復道縈紆,青松拂檐,玉欄繞砌,金碧獸面,彩煥璃頭。粉桓掩映在奇花異木之中,彷如當日仙境里的花屋重現。因其內植奇花異草,四季芬芳馥郁,又兼閣樓窗欞花草人物飛禽走獸縷刻靈動,與院內花草神韻相得益彰,遂被當地人美其名曰“吳家花屋”。

此后,吳氏子孫亦商亦農,亦耕亦讀,更加枝繁葉茂。子孫或練文或習武,有科舉及第勤政憐民者,有馬革裹尸為國捐軀者,有留洋海外歸國從政從教者,有經歷“五四”參加紅軍抗日陣亡者,成為陜南漢陰名震一方的望族。吳家花屋也因其耕讀世家,三讓家風,濟貧扶困,克己好客,修水田、開渠道、修河堤、建寨堡、賑饑荒,撫流民之功德,而聲名遐邇


會員登錄
登錄
我的資料
我的收藏
購物車
0
留言
回到頂部